不只是心情不好-憂鬱症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者 賴惠敏 諮商心理師

「她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要去學校找老師,還抱著我說Bye Bye,就像平常一樣」一個悲傷的母親悲痛的說著。她的女兒是22 歲的歌手莊凌芸,從選秀節目脫穎而出,前途一片看好,最後卻在母校的圖書館墜樓不治,留給眾人的是震驚與疑問,她怎麼了?隨著眾人推敲,莊凌雲除了事業壓力、家庭因素以及傾向將壓力往身上攬外,也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

憂鬱症的普遍性比你我想像還要高

我們難免有心情不好的時刻,遇到失戀、失業、喪親…等也會情緒低落、悲痛憂鬱好一陣子。但憂鬱症和憂鬱情緒是不一樣的,憂鬱症是大腦內分泌不平衡的疾病。為何憂鬱症會被稱為「疾病」?主要原因是憂鬱症會造成明顯而嚴重的失能,包含人際、經濟層面的損害,失去情緒的調節能力,讓我們越來越想躲起來,不想與人接觸,無法工作、上課,無法打理自己,最難受的是掉入情緒黑洞,更加惡化甚至自殺自傷。憂鬱症不會直接導致自殺,但憂鬱症是自殺者的危險因子,據統計,自殺者中有70%患有憂鬱症。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引自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一般來說,若接受藥物配合心理輔導治療,通常有80%以上可以獲得明顯改善。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

下圖引自康健雜誌 第270期內容,圖解憂鬱症症狀徵兆,提供參考。

我的家人有憂鬱症嗎?

我們普遍所認為的憂鬱症像是心情不好、悶悶不樂,而忽略其他的徵兆,例如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認為是叛逆期,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

而老年人的憂鬱症,可能會由身體症狀的抱怨來展現,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整理,老人常以身體症狀來隱藏其憂鬱情緒,高達50%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但讓人擔心的是,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結束生命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 因此,如何關心、陪伴家人以及留意徵兆是重要的,如您自己現正受到憂鬱的困擾,請務必持續就醫以及搭配心理諮商,維護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