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孩子的key person:創傷知情工作坊後的反思
撰文者:郭晏汝 諮商心理師
「照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
這是所有兒少安置機構工作者真切的心聲,一個孩子經歷原生家庭的顛沛流離,帶著背負在身上、在心理的傷痛來到機構,或許生活起居獲得了相對大大安全的保障,也獲得相對安穩的生活照顧,但我們也都明白在時間的軸線裡,孩子的日子繼續往前走,肩負的傷心、困惑、憤怒、期盼的記憶也持續醞釀著。孩子,真的安全了嗎?或是該問,我們如何能幫助孩子真切扎實的感知到,自己,真的安全了。
筆者多年與機構兒少以及機構工作人員共事共處,更加深刻明白機構孩子要能安定立命、返歸生活常軌,機構照顧系統對孩子的認識、理解、自處與陪伴極為重要。鑑於此,澄語社區心理諮商所特別邀請目前在美任教,長年於臺、美推動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 Care)」心理工作的留佩萱博士前來向機構工作人員講授「何謂創傷知情」、「理解機構兒少的神經生理系統對情緒、認知、行為調節的影響」、「身為機構工作者的我們如何成為孩子的創傷知情療癒者」。
在留佩萱博士的講授中,一一帶領學員瞭解在發展中受到創傷孩子,影響的會是破碎不完全的壓力記憶迫使孩子難以專心,時時處於緊張狀態下的神經系統極容易誤導孩子以為自己常常身處危險而感到緊繃、易怒、攻擊行為不斷的戰或逃模式裡,又或是直接關閉身體感知系統,容易感到無力、無聊、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等負向感受與認知中,在在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造成發展性困境,佩萱博士運用紅黃綠燈的譬喻淺顯易懂的帶出孩子常讓照顧者不解的行為背後隱含的身心困境;另外,佩萱博士提到值得慶幸的消息是:大腦擁有成長的空間,只要在有足夠知識與相對應良好互動的成人陪伴下,就很有機會協助這些受創兒少返歸較健康正常的發展軌道,而這前提是機構的照顧者本身扮演相當好的「協同調節者」角色,不僅可理解孩子的創傷,懂得辨識孩子的創傷反應,也可做出相對應較佳的回應,即可有效療癒孩子受傷的身心靈。
藉由佩萱博士這次的創傷知情工作坊,也帶出澄語社區心理諮商所今年度開展服務的主軸:創建具有創傷知情療癒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在兒少部分,即以藍迪兒童之家的安置兒少心理照護為主軸,同時也有創新方案「新進機構工作人員創傷照管支持團體」的進行,加上今年度承接桃園市政府社會局的創傷知情教育訓練課程辦理,加上與社區單位、學校的合作,一再都希望能體現從機構兒少到成人、從機構場域到學校、社區,能夠多管齊下搭建一個具療癒性、落實於日常生活的創傷知情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其中安心、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