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美學:生活中的小練習(續篇)

撰文者 林欣嫻諮商心理師

繼上次<正念美學-生活中的小練習>的文章已經時隔一個月,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練習得如何?是否有好好的關照自己的呼吸與身體的感覺,沉穩而平靜的回到自己的身上?希望大家都能安穩的被自己接住,擁有堅強而柔軟的內在。

這一次我會介紹其他的練習與經驗分享,您可以運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和家人一同練習,如果有小朋友的話,那就帶著他一起吧!如果你是一位老師也可以應用在課室當中,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官和感受,打開身上的五感,尤其現在是快資訊的時代,電子產品的感官刺激,取代了過去孩提時期,單純看著藍天白雲的變化,想像是冰淇淋或是各種動物的創造力。因為電子產品遊戲的高度視覺刺激,孩子變得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吸引注意力、專注於課堂上,所以比起過往就更容易分心,覺察的能力也逐漸降低,而正念練習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自我覺察力。接下來,就請把自己準備好,我們一起來練習……

第一個練習是在家中找一個你喜歡的事物,如同上篇文章說的品嚐葡萄乾,打開五感來經驗它,先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嚐一嚐。這一次我選擇泡一杯紅茶,品茶。拿出紅茶包,放入馬克杯,將熱開水沖下去。觀察著紅茶的顏色,剛開始是淡淡的茶色,然後轉變為底層為深紅色,上半部還是淡淡的茶色,最底部是一片深紅色。試著拿起茶包攪拌搖晃,紅茶的顏色開始均勻,最上方有一層琥珀色。雙手握著馬克杯,是熱熱的甚至到燙,熱的感受透過手掌心往我的雙臂延伸,馬克杯上是凸凸的紋路,圓滑的觸感,紋路是三片花瓣有樹枝和葉子,雙手握著杯子,臉靠進杯口,熱氣上來,迎上臉,同時有一股清香,喝下第一口,因為燙,所以是小口啜飲,揪著嘴唇,紅茶從嘴唇進入,慢慢地從口腔前方,上排牙齒後端蔓延開來,口水也跟著紅茶一起滲出來,從前顎一直到後端往喉嚨滑入。雙手感受馬克杯的溫度,熱氣延伸到手掌,甚至有點燙,待熱氣上升不再燙手時,再喝下一口,這時是較大一口,紅茶佈滿了口腔,在牙齒和唇間,繞了一圈,嘴巴鼓起來,慢慢的喝下去,整個口腔粘膜有一種澀感,口水從喉嚨底部生出,也有一股甘的味道。再看一次馬克杯內,紅茶現在是由底部往上是深到淺的琥珀色。

泡紅茶喝是我幾乎每天會做的事情,我曾經觀察過它的顏色變化,尤其是一開始的沉澱,底端的深紅色和上半部的淺色的落差,總是令我特別注意。但是這一次看似如同以往的簡單的動作,以正念的方式進行,打開了我的感官,看見了最上層的琥珀色,馬克杯傳到手掌心的溫度是燙的,同時不斷延伸,熱氣在臉上,打開了我的細胞,第一時間的啜飲,才發現到自己嘴巴的動作的,噘了起來,紅茶在口腔中的感受,原來是那麼細微,是蔓延開來,滲透進去空腔黏膜,同時口水也滲透出來。體悟到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狀態都能那麼細致去體會去感受,每個時刻都是妙不可言的,也會對週遭的一切充滿好奇與感恩。

第二個練習是慢慢地走路,安靜的,一個腳步接著一個腳步,接著前腳的腳跟,慢慢的行走,不評價週遭,只關注在行走上,當有分別、判斷、比較的念頭起來時,專注回到動作和呼吸上。在家裡或是班級活動時,可以帶著孩子做,繞著客廳周圍走或是教室內桌椅搬開,繞著教室內走。孩子年紀更小一點,可以在地板上貼紙膠帶,形成一個矩形,讓孩子安靜的沿著行走。照著自己的呼吸與步調走,可以超越前方的人,但是不言語、不推擠。進行個三-五圈後,回到位置,坐下來靜心,然後和孩子討論中間過程的感受是什麼?身體各部位的感覺是什麼?如果手、腳、身體可以說話,他們會說什麼呢?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怎麼度過的?幫助孩子覺察到身體的感受,和關照自己。

我曾經在團體練習慢慢的行走,越慢越好,注意到腳步的動作,每一個抬腳,每一個放下和提起,並且在行進中「不二」,不二就是面對週遭的人事物沒有對錯、好壞、比較。記得在行走的時候,一度覺得前方的人走太慢,都塞在一起,當看到前方有人超越,我有點焦躁,心想前面怎麼那麼慢,我要踩到他的腳了,只好又更放慢速度,感受到腳踝之前跌倒受傷的地方,有微微的疼痛,不適感上來,左腳提起來後,明顯比右腳快放下去,左腳的支撐不夠,變成右腳要來代償,我專注回到呼吸和動作上,持續的放慢與放鬆自己,不需要和他人比較。感謝這個體驗,覺知自己生理的疼痛和心理的焦躁,如果可以覺知就有機會調整。

第三個練習:水缽行走,準備一個碗,裝滿水,托著水缽行走,路線可以規劃家裡的上下樓,或是平面空間;學校老師可以規劃走出教室,若有上下樓層,走樓梯上下樓,最後回到教室,指導語是「過程中不言語、不評價、不比較,水不能灑出來。」回到教室前,老師可以請孩子的碗和其他人交換,再進教室。活動後,可以和孩子討論過程中有什麼感受?走路過程有發生什麼事嗎?你的心是平靜的嗎?還是在想什麼?

水缽行走的分享到意念層次就好,不要在往下判斷,好壞、是非,「我不想麻煩別人(念頭)」,覺察到此就好,不要再往下判斷,不要判斷這是好的或是美德,判斷就是二了。我很喜歡這個練習,因為這是我曾經沒有的,我很常判斷評價自己,尤其是破壞性情緒出來,很容易受到它的干擾,當我練習不二時,整個人會輕鬆很多,也會和我自己更貼近,是一種同在,對自己的決定「了了分明」。

透由生活中的小練習,回歸到內心,平靜和安定,不評價、不判斷、不比較、不執著。試著吃飯的時候不玩手機、洗米的時候感受水流、走路的時候留意腳步,睡不著時,練習深呼吸。當覺察自己的內在情緒-焦慮、緊張、生氣、恐懼正在升起,我會把念頭回到呼吸。這是我較常的練習,回到呼吸,回到現在,感受與自己同在的舒適。

如果可以,也邀請你一起練習與自己同在。

林欣嫻 諮商心理師

擅長議題:兒童、青少年/親子關係/自我探索/壓力與情緒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