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張力尤 臨床.諮商心理師
這次的颱風雖然沒有造成災情,但對許多人仍產生了心理風暴,這次聊聊我的這位長期諮商個案。
當我還在想說颱風來了,如果放颱風假還好,但如果沒有放假卻又風雨太大,個案過來可能會有點危險,個案就先來電表示說要改期。
結果當天沒有放颱風假,我照預定時間起床出門前往其它工作時,發現出了個大太陽。
你是不是也常這樣?以為會發生的事,還為了它做了許多變動,結果到頭來一場空。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預期性焦慮」。
預期性焦慮可能發生於潛在的未來事件,像是天災(颱風、地震等)、突如其來的被攻擊(如被野狗追)、罹病或年邁的親人即將離開或一段關係的結束。當然對未來情境也可能經歷這樣的預期性焦慮,如即將開始的工作、表演、演講、比賽、約會或是社交活動。
什麼是預期性焦慮?
其實,預期性焦慮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項症狀。
預期性焦慮是人類演化上的正常經驗,也可以說是對刺激壓力的反應。比如說,我們身處荒山野嶺,會遇到洪水猛獸也不足為奇,都可能會感到焦慮。只是這樣的預期性焦慮,會過度恐懼或擔憂,只有發生在影響了一個人的學業、職業或日常生活功能時才會視為問題。
這樣的預期性焦慮,可能也是其它焦慮症的症狀之一,例如: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特定對象恐懼症、恐慌症等等,都需要尋求醫師或或心理師的鑑別診斷。
一個人會有預期性焦慮,其原因有很多,像是有家族遺傳(焦慮症家族史)、經歷創傷事件、其它生理健康的困擾(如生病、罹癌、確診COVID-19)、酒精或物質使用。
預期性焦慮有哪些狀態?
預期性焦慮會造成我們對未來感到緊張、擔憂或恐懼,造成將對未來情況的最壞情況過度關注。每個人的狀況也有些個別差異,其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也各有不同。
預期性焦慮的外顯狀態,包括以下幾種情形。情緒上,憂慮或恐懼的感覺、緊張感、煩躁感、情緒麻木、滿腦子對預測最壞的情形打轉、過度警覺危險徵兆;生理上,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頭痛、失眠、容易疲累、盜汗、發抖、抽搐、腸胃不適、頻尿、腹瀉、噁心、食慾不振、坐立難安、肌肉緊繃或疼痛。
預期性焦慮常和負面想法有關
當我們心裡發生預期性焦慮時,心中的想法往往會加以扭曲。在預期性焦慮作用下,例如我們走在暗巷,預期性焦慮會要我們感受害怕,來增加警覺性,這會對我們的生命有所幫助,雖然那樣恐怖的想像並不一定與事實相符,也就是說,危險不一定會發生。
翻覆經驗預期性焦慮的人,常有以下的思考習慣。災難化思考:總是假設最壞的情況發生;擴大化:把小狀況形容得非常嚴重;兩極化(非黑即白):想像事情不是非常好就是非常壞;占卜術:試圖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情形;讀心術:想要猜測別人的想法或感受。你也可以檢視看看是不是擁有上述的哪些思考習慣,來改善自己的預期性焦慮。
沒人懂怎麼辦?來說說你的焦慮
許多有這樣預期性焦慮的人,往往不敢和別人訴說。過去的經驗告訴自己,別人只會告訴我想太多,或者覺得自己是個過度焦慮的怪咖。越是不說出來,更會封閉自己的焦慮,反而嚴重化預期性焦慮。其實,有機會可以把自己的焦慮說出口,對這樣的預期性焦慮也有幫助。當然,你可以學習更多克服預期性焦慮的方法。有機會的話,就來談談你的焦慮吧!
張力尤諮商心理師
擅長議題:青少年與成人諮商、創傷與哀傷、親密關係與家庭伴侶、網路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