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藍迪
藍天綠地 啟迪孩子的未來

選擇 – 每一次選擇都注定未來的樣子

「 做 」與「 不做 」的抉擇

人生的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選擇題,包含了「 做 」與「 不做 」,舒涵老師說 : 當你” 選擇 “了其中一個,就代表你無法知道其他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你不知道當你選擇做了之後,會不會後悔當初應該選擇不做,舒涵老師覺得如果做與不做都可能後悔,她依然會選擇做, 因為即便犯錯都能學到經驗,都比不做換來的後悔加上遺憾好 !

舒涵老師在社工系畢業後,曾經在社會局工作三年,也曾經當過大學資源教室的老師,之後轉職做了非社工相關的工作,一年後再次來到職涯的十字路口,這次她選擇到兒少機構藍迪擔任社工 ! 舒涵認為任何工作都很辛苦,但如果可以學以致用會是一份幸福的工作 。

自癒力,無須任何身心藥物處方簽,她就能繼續勇敢前進!社會局或是學校跟兒少機構的工作很大的不同在於,前兩者都是當個案有需求才會上門求助,得到資源後就會消失一陣子,直到下一次有需求才會再見到對方 ; 而機構社工卻是跟個案每天相處在一起,可以很真實地互動,更可以很真實地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發生在每天的生活中,這份工作裡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將之前學過的去跟現實狀況做結合,更辛苦,但更有成就感。

選擇 就是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

小婷自從選擇念普通高中之後,課業的壓力一直沒有少過,當初在選擇念普通高中時,早已有許多老師都提醒她,「 普通高中的課業和升學的壓力都不小 !」明知自己心裡還是想念普通高中的,但沒念過又如何評量到底有多少排山倒海的壓力,到時自己到底是否能勝任呢?就在左右搖擺遲遲無法為自己下決定之際,育誠老師鼓勵小婷:為自己做選擇的意義就是,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高二開學後,幾次考試成績都不如預期,新的學業壓力也越來越來大,想哭、沮喪、無力回天的挫折感,幾乎淹沒了她去年新生時的滿滿鬥志!

生輔組的育誠老師是小婷第一個想到的老師,一樣讀普通科的老師當年是否也遇上了同樣的問題,他怎麼克服的呢 ? 育誠老師的辦法看似簡單,持之以恆執行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地毯式檢討考卷,錯誤的習題不是背誦正確解答就好,找出該問題知識的脈絡,才能確保下一次這學科的變化題也能正確解答,考試的目的在於檢視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否正確,不是要求人腦得有電腦般的龐大與準確的記憶體,讀書只要方法正確了,結果成績才會開始進步,立即開始調整自己,都不晚 ! 之前所拖拍的就有機會慢慢彌補回來,千萬不能因為急就進入沮喪模式 ! 再多安慰的話,都沒有實際傳授方法來得有效,討拍不是小婷要的!她現在更清楚地知道,再遇到同樣的狀況時,她會如何面對與解決,那是她走出低潮最好的自癒力,無須任何身心藥物處方簽,她就能繼續勇敢前進 !

選擇 , 就是遇到挫折也不要放棄